第10章 努力学习中
"道儿家这小子,心眼儿比他爹活泛多了。"五老爷跟妻子嘀咕,"十三岁的娃娃,怎么这么多弯弯绕绕?"
李氏担忧道:"二房最爱面子,陈芷这回让陈尚下不来台,周氏能咽下这口气?"
说来也怪,明明吃亏的是陈芷他们,可李氏带着补品去看望时,那孩子死活不肯要。
看来"讨饭"这话,是真戳着他心窝子了。
"是骡子是马,等书院考完试放榜就见分晓。"五老爷倒是不着急,"要是连书院都考不上,往后可有他受的。"
这边五房按兵不动,那边陈尚的好友燕少爷听说这事可来了劲。
刚从府城回来就拍着大腿嚷嚷:"陈尚,你们家居然让个病秧子给耍了?"
他一门心思想和这个耍了自己朋友的聪明人掰掰手腕,可陈芷压根不给他机会。
陈芷又不傻,刚让二房吃了瘪,这时候还在外头瞎晃悠,不是明摆着给人送把柄吗?
作死的事她可不干,她还惦记着考进兆远书院呢!
于是,在把银子敲锣打鼓还给二房后,任凭外人怎么骂二房、怎么同情自家,陈芷一概不理。
她直接闭门苦读,虽说不知道兆远书院具体考什么,但至少得把李氏送的四书啃透。
李氏给的是带注释的版本,可陈芷读起来依然吃力。
这个“大乾”王朝对她来说完全陌生。
元末乱世中夺得天下的不是朱元璋,而是乾太祖赵家。
不过元朝之前的历史倒和她记忆中的一样。
大乾类似于明朝,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都差不多,四书的内容也没变。
要说完全没学过那是假话,后世语文课本里还节选过《论语》呢,一些经典名句谁都能背两句。
可光靠这点皮毛就想应付大乾的科举?那也太小看古人的考试难度了!
没有名师指点,陈芷自学得相当痛苦。
得亏陈道给原身开过蒙,否则对着这些竖排繁体字,她怕是连断句都搞不明白!
于是陈芷彻底宅了起来,每天卯时起床,亥时才睡,十二个时辰里至少有七八个时辰书不离手。
杨氏和三个姐姐看着陈芷这么拼命,心疼得不行。
每天听着楼上传来朗朗的读书声,杨氏就开始变着法子给她炖补品。
这几天陈尚经常假惺惺跑来道歉,杨氏按陈芷交代的,客套话照单全收,礼物原封不动退回去。
看他低声下气的样子,三个姐姐别提多解气了,心里感叹还是咱们小郎有本事!
陈芷压根没露面,继续在楼上埋头苦读,读书声传到了楼下。
陈尚在楼下听了一会儿就笑了,这小子居然真没骗人,连《论语》都要从头背起。
有心机又怎样?就这基础,差了自己十万八千里。
等明年自己中举时,他怕是连童生试都还没资格考呢!
陈尚连着来了七八天,见杨氏脚伤好了才作罢。
这些天陈芷一直在背《论语》,背到后来,陈尚已经彻底不把她当回事了,对手太弱了。
燕少爷听说后笑得直拍桌子:"就这水平还想考兆远书院?小爷在书院等着!要是六月他能考进来,小爷当面给他磕头都行!"
这些风言风语,陈芷听了只是笑笑。
纵马的仇已经报了,燕少爷的底细她也摸清了,知府家的公子,搁现代就是官二代。
这笔账迟早要算,眼下还是备考要紧。
想要别人看得起,自己先得有真本事。
她计划参加六月的入学考试。
如今已是四月底,陈芷每天除了读书,还在院子里跑步,不跑到汗流浃背不罢休。
因为杨氏变着法子给她食补,两个月下来,她脸色反而比之前红润多了。
"小郎,你气色好多了!"杨氏喜滋滋地说。
陈芷照了照镜子,虽然这张脸看上去雌雄莫辨。
不过在大乾朝,男子以白为俊美,她这肤色扔在书院里倒也不算显眼。
闭关结束后,大娘子问她有没有把握,陈芷笑着说:"尽力而为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