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
第41章
此时,他正把准备好的字布挂在身上,神色诀别的看向煤山下的风景。
“朕本以为,能够在大明危难之际扛起重担,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恢复生机,可是,朕的决定,却成了压死大明江山的最后一根稻草……”
崇祯皇帝含泪,眼中似乎还流淌出了血丝,场面有些渗人,又让人有些伤感。
晚风来袭,歪脖子树的树叶“沙沙”的响着。
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身影,显得格外凄凉。
“朕悔,悔不该听兄长之言,过早的除掉了魏忠贤!”
“朕悔,悔在没有吸取教训,过度信赖文官集团!”
“朕悔,悔在朕不应该一错再错,让天下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!”
崇祯皇帝的声音不断响起。
郑逸宁和朱元璋在应天殿上看着朱由检自我检讨的这一幕。
朱元璋摇头叹了口气:“说到底,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。”
“朕当年能从一介布衣到皇帝,若非徐达、常遇春、蓝玉等悍将,刘伯温、李善长等谋国之臣,恐怕连元朝都推翻不了,更别提建立大明。”
“只是没想到,我大明江山竟然只存在了两百多年。”
朱元璋看向朱由检,已经没有刚才那股子恨意了。
“朕这个后世,本身的能力不够,再加上接手的又是一堆烂摊子,内忧外患,朝廷里更是勾心斗角,如何能够坐得稳天下?”
“这,不能全怪他一个人。”
朱元璋对朱由检的态度不由好了一些。
大概是觉得,如果在那种情况下的人是自己,也没办法做得比朱由检更好。
只是在面对灭国死亡这方面,两人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毕竟按照朱元璋的性子,很大的可能是会提剑和李自成、皇太极等人一战,随后宁可死在战场上,也绝对不做敌人的俘虏。
而朱由检选择的,是自尽于歪脖子树下,希望能够用这样的方式,来保全大明百姓。
郑逸宁静静的站在一旁,感受着朱元璋对朱由检的态度改变。
时空之镜中!
朱由检站了起来,看了看王承恩说道:“承恩,待朕死去之后,你赶紧逃命去吧。”
“你只不过是朕的一个内侍,他们不会太过为难你的。”
“不,陛下,老奴要和您一起死!”
王承恩拿出手绢,正要给朱由检擦擦额头上的鲜血,却被朱由检摆了摆手拦住了。
“不用了,何必再多添一条性命。”
“不,老奴纵然是去九泉之下,也要好好伺候陛下。”
王承恩果断摇头。
“这个太监,倒是忠心。”
朱元璋赞许道。
此时,若是王承恩知道,大明朝的开国皇帝,正在两百多年前夸他的话,不知道作何感想?
说实话郑逸宁也挺佩服这个太监,他的气节比好多男人还要强。
“我说王承恩是最忠心的太监,各位没什么意见吧?”
“唉,感觉是个皇帝都会喜欢王承恩的,这样的太监上哪找去?”
“是啊,我觉得这就是他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原因吧,而且大概是唯一一个,以忠义之名,被记载入史书的!”
“嗯,在那个时代,王承恩的忠心可以说十分罕见了,这就说明崇祯皇帝还是挺有个人魅力的!”
观众们津津乐道,对王承恩的举动十分认可,他们也许不会像王承恩这样为了君王去死,但谁的身边,又不会想要王承恩这样的忠仆呢?
“承恩,朕不需要你再伺候了!”
朱由检摆了摆手,面色冷峻。
王承恩却是跪了下来。
“陛下若死,老奴绝不独活!”
“唉!”
朱由检长叹一气,将王承恩扶起。
“那你就和朕一同去九泉之下,向祖宗请罪吧!”
朱由检转身,走向了那一棵,歪脖子树。
“陛下,您先走一步,请等等老奴,老奴很快就会去陪您的。”
王承恩将朱由检抱起,将他挂在了绳子上。
临上绳子时,朱由检最后望了大明江山一眼。
他嘴角含笑,毅然说道:“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在!”
“祖宗,后世不肖子孙朱由检,来向你们请罪了!”
朱由检吊在了绳子上,很快,便没有了声息。
太监王承恩靠在了歪脖子树下,苦笑着,眼泪哗哗直流。
他从袖子里,掏出了一支匕首……
“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在!”
“陛下,老奴王承恩,来陪您了!!!”
“嗤----”
王承恩用匕首,毫不犹豫的划过了自己的脖颈。
死后,他的嘴角依然微微扬着,似乎是为能够和自己的陛下死在一起,而感到快乐、知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