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典藏华夏:开局对话李世民

第100章

  第100章

  郑逸宁思考了下,回道:“后世关于魏王,有两种说法!”

  “一部分观点认为,魏王是奸雄,明为扶汉,实为乱臣贼子!”

  郑逸宁看到,曹操的表情并没有多少变化,似乎一点也不意外。

  “他们,为何如此说孤?”曹操漠然。

  “他们认为,魏王也许最开始,的确是想奉天子以令不臣,匡扶汉室,但随着手中权柄越来越大,前期的大汉忠臣,到中后期,早已经是第二个董卓,是篡汉之臣!”

  “呵呵,后世真不知孤,区区一个董卓,也配拿来与孤比?”

  曹操冷笑一声,走到议政厅外。

  面前是一片广阔的庭院,恢弘大气,周围还有赋诗楼,演武堂等各种建筑。

  “后生,你且看这大汉朝廷,若孤真想迈出那一步,你觉得,当今陛下能阻孤否?”

  “不能。”

  郑逸宁果断道,汉献帝从始至终,不过都是一枚棋子,也许别人控不住,但曹操,却是控得牢牢的。

  “那你觉得,东吴孙权,蜀地刘备,能阻孤否?”

  郑逸宁摇摇头。

  曹操继续问道:“那你认为,那些心存汉室的在朝大臣,能阻孤否?”

  “也不能。”郑逸宁回道。

  “既然这天下无能挡孤,孤又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,天下乃至于后世之人,凭什么说孤是篡汉之臣?!”

  曹操神色微怒,目色犀利的看着郑逸宁,似乎是想从眼前这个后生的眼中,看出对自己的敬畏和恐惧。

  可是,他发现,郑逸宁眼里,只有坦然自若。

  心底,不由微惊。

  天下多少英雄闻孤名,见孤厉色,无不闻风丧胆。

  此人,竟稳若泰山?

  “因为魏王虽然没有篡汉之名,但已经有了篡汉之实!”

  郑逸宁把后世的一些观点尽数说出:“身为臣子,控制皇帝,行皇帝之权,逆高祖之令,擅自称王!”

  “这种种迹象,皆表明,魏王早已有篡汉之心,只是苦于人心在汉!”

  曹操嘴角扬起,一副不屑的模样:“没想到后世也如此说孤!”

  “当世不知孤,莫非后世,也不知孤?!”

  郑逸宁始终以客观的角度,分析着曹操一举一动的意义。

  他先是把这些不看好曹操的言论说出,再看看眼前这个魏王,到底是什么想法?

  “魏王为何说,是后世看错了您?”

  “后世,亦是引经据典,亦是出于史书典籍上的种种,才给予您如此评价。”

  郑逸宁继续说道。

  曹操听后,愤慨道:“难道后世认为,孤一接到陛下,就得还政于他?”

  “后世为何不想想,那时候的陛下不过才十五岁,孤若是还政,那他会不会被别人利用?”

  “若是一个朝廷出现了两种声音,孤要行有利于家国之事,陛下若不让,孤当如何?”

  曹操毫不避讳的说道:“后世当从史籍中,见过孤说的一句话,今日,孤亲口说予你听。”

  “何话?”郑逸宁正视曹操,心中已经隐隐猜到了那句。

  “宁教天下人负我,不教我负天下人!”

  “不论是对古,还是对今,又或是对待后世,孤的态度,只此一种!”

  “后世之人理解也好,不理解也罢,孤就是孤!”

  “后世之人若与孤对立,若孤可杀之,也绝不会有任何犹疑,这就是孤!”

  曹操在丞相府的庭院里走着,郑逸宁跟在一旁,静静聆听。

  曹操的声音继续响起:“孤且问你,陛下若是昏君,若是要杀孤,孤是要伸着脖子让他砍,还是该揭竿而起,做大汉的反贼?”

  “孤若是被砍,后世之人也许会怜悯孤,说孤是个忠臣……”

  “但,孤不需要怜悯,孤的命运,只能掌控在孤自己手中!”

  “孤若是成了反贼,史书上就会如此记载,曹操,字孟德,东汉末年之反贼!”

  “孤不会坐以待毙,但孤也不愿做反贼,所以,孤必须挟天子,这样天子才不会把孤置于两难之地,孤才可以用天子之名,荡平各路诸侯,横扫天下!”

  曹操正视着郑逸宁,一字一句,傲然道:“数十年来,孤灭黄巾,起兵陈留----”

  “孤逐鹿中原、伐袁术、灭袁绍、远征乌桓、平定西凉,八方之地,无不有诸侯四起、群雄割据,异族伺机而动。”

  “大汉天下,若无我曹操,不知得有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?”

  曹操看向郑逸宁,这个他曾经在文武百官面前问过的话,这次,他对着后世,又问了一遍。

  郑逸宁没有回答,这个问题本身很无解,以汉献帝当时的年纪,所拥有的威望基本都是靠着大汉正统血脉积攒来的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