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一条道走到黑
第二天一早,陈芷神清气爽地起床,准备去拜访族长陈五爷。
她知道继祖母周老夫人肯定不会让他们好过,能镇住那位的,也只有他了。
刚要出门,杨氏提着两个食盒追上来:"你去拜见长辈,哪有空手上门的道理?娘跟你一道去,也好有个照应。"
陈芷会心一笑:"我就知道娘会明白的。"
杨氏叹了口气,这谎是她和丈夫一起撒的,现在除了跟着女儿一条道走到黑,还能怎么办?
等陈芷和杨氏登门拜访时,陈五爷却不在家。
毕竟这位族长大人掌管着偌大一个陈氏宗族,平日里忙得脚不沾地。
不过她们倒是见到了陈五爷的夫人李氏。
这位族长夫人丝毫没有架子,待人亲切温和。
说起陈道的事,李氏还红了眼眶,这位堂祖母对她们母子的关怀,倒比那位周老夫人真诚多了。
见李氏这般真心实意,陈芷自然投桃报李。
说到父亲未能入土为安的事,她非但没有埋怨族里,反而处处体谅。
李氏暗自打量,见她神色诚恳不似作伪,心里又添了几分好感,聪明懂事的孩子,任谁都会喜欢。
其实李氏出来见客前,最担心的就是陈芷母子会仗着孤儿寡母的身份,向族里提些过分要求。
没想到这母子俩非但没诉苦,反而处处为族里着想。
这样一来,李氏反倒更愿意主动帮衬了。
见陈芷面色发黄、身形单薄,李氏当即命人取来许多补药,其中一株五十年份的老参尤为珍贵。
"这、这太贵重了......"陈芷刚要推辞,李氏就板起脸来:"长者赐不可辞,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见外?"
陈芷只得道谢收下。
李氏见她乖巧,又温声道:"你们刚回兆远,若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。"
陈芷腼腆地笑了笑:"叔祖母,侄孙确实有一事相求。我想进族学读书,不知需要什么条件?"
想入族学,这是上进啊!
陈芷并未被丧父之痛击垮,反而振作精神谋划起自己的前程,这份坚韧让李氏对她的好感又添两分。
逝者已矣,生者犹需前行。
李氏欣赏她的通透,到问及学业进度时,却皱起了眉头,这份不悦并非冲着陈芷,而是直指陈道的疏忽:
“你父亲替你启蒙,竟连《四书》都未教?简直荒唐!”
陈氏乃诗书世家,族学“兆远书院”更是声名远播,李氏虽居内宅,身为族长夫人,对科举之道也是了然于心。
四书乃大乾科考必读典籍,若连这些都不曾涉猎,莫说金榜题名,就连县试的门槛都迈不过去。
而以陈芷眼下的学识,莫说科考,就连兆远书院的入门测试都难以通过。
相比于李氏的忧心忡忡,陈芷却神色坦然:
“叔祖母,眼下正值孝期,侄孙打算闭门苦读,早日通过书院考核。”
四书五经她确实未曾系统学过,但陈芷不怕从头开始。
李氏不忍挫了她的锐气,就在备好的见面礼中,又添了几册典籍。
等她们离开,李氏转身回了正屋。
这里也是五老爷的住处,其实他压根儿没出门。
见妻子眉开眼笑,五老爷打趣道:"看来你很中意道儿家这小儿子?"
李氏没接话,先打开陈芷母女送来的点心盒。
里头装着兆远县老字号的零嘴,真要送贵重礼物她们也拿不出手,这点伴手礼倒是恰到好处。
"有意思。"李氏合上盒盖,"你给安排在木杨巷那么小的屋子,我原以为她们会来诉苦,结果半句没提。回兆远后连下人都打发了,洗衣做饭全靠杨氏带着三个姑娘自己动手。道儿在外闯荡这些年,好歹当过知县,家里怎么就..."
五老爷闻言想起堂侄陈道的倔脾气,有些人穷真不是没道理的。
陈道年少成名,却因性子太硬白白蹉跎了才华,熬了十几年才混上七品。
不过对陈芷这孩子,他倒想再观察观察,目前瞧着还算伶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