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,整治朝纲
“陛下,臣有本要奏!”
“讲!”
“陕西王秦造反,如今已经攻占澄城县,还把知县当众斩首!臣以为,得赶紧出兵,把他降服!”
朱由校一听,眉头一挑,转头看向兵部尚书崔延平:“兵部,这事儿你怎么看?”
此话一出,崔延平瞬间懵了。
他平时就是个“魏公公说啥我做啥”的主儿,连陕西哪儿有兵都不知道,这咋回答?可皇上都问了,总不能装哑巴吧?
于是他硬着头皮说:“陛下,臣以为可以从榆林出兵解决!”
朱由校一听,火冒三丈:“榆林?你个傻逼,脑子进水了吧!澄城离榆林多远你知道吗?”
崔延平一怔,看着朱由校脸上的神情,赶紧跪倒在地。
“臣不知,还请陛下恕罪!”
“呵呵!”
朱由校冷哼一声,对郭子城、崔延平道:
“带兵之人,不懂用兵!”
“来人,把他拖出去!”
“砍了!”
这句话一出,全场皆惊。
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,还从来没有杀过尚书。
一群人面面相觑。
想替他说情,又不敢出头。
眼看着数名锦衣卫上前按住崔延平,魏忠贤这才上前一步。
“启禀皇上,老奴以为崔大人虽然有错,但就这么将他斩杀,未免太过苛责。”
“不如,杖责五十,革职吧。”
朱由校转过身来,用一种戏谑的目光看着他。
然而,让众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发生了。
他缓缓走到魏忠贤身前,突然一脚踢出。
这一脚正中魏忠贤小腹,近六十高龄的他登时被踢倒在地。
朱由校接着对那些锦衣卫喊道。
“还不快去,是要朕再说一次吗?”
锦衣卫们浑身一颤,赶紧抬着崔延平就往午门走去。
崔延平这才反应过来,连忙为自己辩解。
“陛下,臣是无辜的!”
“陛下,请听臣解释。”
然而无论他怎么喊,朱由校始终没有叫停的打算。
对此,魏忠贤身后的大臣们,忽然觉得脖子一凉!
魏忠贤也是一脸懵逼!
前几天才让我帮你办事,怎地现在就对我的人动手了?
不过对于东林党和齐浙楚两派的人来说,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!
崔延平是兵部尚书,魏忠贤的左膀右臂!
皇上要杀鸡儆猴,那就是要对付这群阉人了!
只是这次朝会来得太过突兀,许多人并没有预备对付魏忠贤的折子,只好按捺住心中的冲动,静待事态发展。
朱由校一直在旁观,他很满意那些大臣们的表现,因为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
片刻之后,刚刚的问题又被他拿了出来,目光看向另一个方向。
“户部,国库现在的粮食储备有多少?”
户部尚书郭子城上前一步,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。
“回禀皇上,户部已经没有余粮了!”
宁远之战刚刚结束,户部的库存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。
但是这个答案,朱由校却早有预料,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借此做些其他的事情。
听完郭子城的话,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。
“身为户部尚书,在这种节骨眼上,竟然连点银子和粮食都拿不出吗!”
“朝廷要你有什么用?”
“臣有罪!”郭子城闻言,连忙跪下。
“你是有罪,但现在朝堂上缺人,朕就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!”
“朕听闻,有人从南洋带来了一种叫做番薯的东西,这种东西可以在山丘和盐碱地上生长。”
“限你三年之内,把此物推往我大明各地,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!”
郭子城本来已经被吓破了胆,还以为自己也要被拖下去斩首,却不想会是这么个结果,连忙磕头谢恩。
“谢陛下隆恩,臣以性命担保,必将之推广开来!”
“不过,微臣想要一个人!”
“谁?”朱由校微微皱眉。
郭子城道:“徐凤源!此人擅农学、工学,且多年前就曾提起过推广番薯一事,只不过因薯种难以保存才进展缓慢。”
“若是能有他相助,必定不会辜负陛下的隆恩!”
朱由校微微一怔,没想到这时候会听到徐凤源的名字。
这可是个大人物啊!
史书上说,徐凤源曾任崇祯时期的礼部尚书,一身才学通世辩经。
朱由校看着郭子城,微微点头。
“准了!从今天起,徐凤源便是你户部左侍郎!”
郭子城大喜,连忙再次谢恩。
这下子,那些大臣们的表情就更精彩了。
同是魏忠贤的人,郭子城却没被砍头,反而受到重用,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