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不要脸
看着母女俩欢天喜地的模样,颜笙暗自摇头。
人往高处走本没错,可这样强求来的缘分,又能维系多久呢?
目送母女俩走远,颜笙一转身就见小儿子满脸好奇:“娘,二哥和那张小枣怎么回事啊?”
见他穿戴得还算板正,颜笙拎起篮子:“边走边说吧。”
周易行这档子事她本就没打算瞒着,让老三知道也好,既能长个心眼,又能防着些别有用心的人。
听完小树林的来龙去脉,周易开目瞪口呆:“这张小枣也太不知羞了,居然这样算计二哥!”
“呵,说得好像你二哥多要脸似的。”
周易开被亲娘这话噎得直瞪眼,哪有这么说自己儿子的?
好半天才缓过来:“娘,二哥既然看不上张小枣,您方才那样说,万一她们以后还纠缠怎么办?”
“凡事都得有个过程。既然张小枣认准你二哥会娶她,那就让她亲自去碰碰钉子。”
不撞南墙她怎么会死心?总好过一直以为是她在中间作梗。至于后续该怎么处理,且走且看吧。
两镇离得不远,就隔着几个小山包。
这年头没车没马的,全凭两条腿走天下。
山坡上倒是热闹,层层叠叠种满了庄稼,风一吹过,谷穗沙沙响,混着泥土和青草的味儿,特别好闻。
此时,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在地里忙活。
方才说起周易行的趣事时,周易开还眉飞色舞的,这会儿要去隔壁镇私塾了,反倒耷拉着脑袋,一步挪不动三步。
颜笙瞧着直叹气,自从来到这儿,她真是操不完的心。
既然顶着原主的身份活下来,日子总得往好了过,三个儿子的前途更得放在心上。
“娘给你讲个故事?”颜笙放缓了脚步。
周易开闷闷地“嗯”了一声,兴致不高。
“这可是你爹从前说给我听的。”颜笙先铺垫了下,才娓娓道来:“早先咱们这儿有个齐国,朝中有个叫淳于髡的大学问家。国君让他举荐贤才,你猜怎么着?他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个!”
周易开终于抬起头:“这么快?”
“淳于髡笑着回答:同类鸟儿总聚在一处觅食,同类走兽总结伴而行。我平日交往的都是贤德之士,要找人才,就像在黄河里取水那样容易。”
周易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忽然警觉:“娘,您突然讲这个是什么意思?”
“这就是我不让你常去吕家的缘故。”颜笙停下脚步,目光清亮地望着小儿子漂亮的眼睛,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不过娘也没去过隔壁镇的私塾,将来交什么样的朋友,还得靠你自己分辨。选对了,就像淳于髡身边尽是良师益友;选错了......”
她没再说下去。
此刻娘亲的眼神格外不同,没有往日的宠溺,倒像是平等交谈的朋友。
周易开难得听进了心里,小声嘟囔:“我知道好歹......其实,我就是不爱念书。”
说完缩了缩脖子,等着挨训。
颜笙一怔,原主记忆里,这小儿子明明最爱读书啊?“不爱念书,那你想学什么手艺吗?”她试着问。
“您不生气?”周易开瞪圆了眼睛。
“这有什么好气的。”颜笙面上平静,心里却翻江倒海。
原主记忆中,这孩子从小立志科举入仕,怎么突然转了性?
见娘亲这么好说话,周易开壮着胆子凑近细看:“您真是我娘?该不会让什么精怪附身了吧?”
说着还紧张地四下张望。
“既然这么怀疑,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念书。”颜笙板起脸,故意说道。
“别!”周易开扑通跪倒,抱住她的衣角,“娘,我不光不爱念书,也不想学手艺。我想学做生意,跟着吕老爷学经商!”
这话要是原主听见,怕是要气得昏过去。
她当年嫁给穷秀才都觉得高攀,平日最看不上商人,偏偏又贪图便宜把儿子送去商人家陪读,真是既清高又现实,又当又立的典范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