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
齐三太还真有话要说。
他犹豫下,站出来,然后对萧皇道:“禀陛下,臣确有一事要问,不知能否提问。”
虽未问,然而萧皇却已经从他的心声中听到了。
萧皇眼中略有惊讶,转而换作一抹幸灾乐祸的笑意。
然后,他淡然颔首道:“齐卿尽管直言便是。”
于是,得了保证的齐三太就侧了个身,直勾勾看向萧长卿。
“臣斗胆想问,殿下可知国库如今银钱几何?若要重铸军备,殿下可能算得清其中账目多少?”
国库多少钱,重铸军备耗资多少?
不好意思,萧长卿是真不知道。
不止萧长卿自己不知道,可以说这个问题,在场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。
家国大义,明文道理齐三太都懂。
可是作为户部尚书,国库的看守者,他每每看着国库那点子的零星铜板就是痛心疾首啊。
没钱!没钱!!没钱!!!
重要的事说三遍,国库就是没钱!
冷不丁被问起,萧长卿一下子又成了朝堂上的焦点。
他对其他人的目光视而不见,淡定起身,面向齐三太,坦然否认。
“齐大人问得好,这个问题,本王不知。”
齐三太吸了口气,“既然殿下不知军备消耗账目,那不若就让臣来告知殿下吧!”
他微昂首,眉眼低垂,言语却是铿锵有力,字正腔圆。
“南陌军队总共六十多万,臣不言他,独举京都三万羽林军!羽林三万,有战、辅之分。辅兵不提,其中精兵一万,内有骑兵两千,刀盾一千,长枪两千…”
“骑兵一人配长矛、腰刀、铠甲,马鞍,其中打造长矛需三两,腰刀二两,铠甲五两,马鞍五两,战马还需更换蹄铁约二两…骑兵两千总计花费约四万两…横刀价约十两,矛价约十两,盾价约三十五两…精兵一万总计花费约七十万两!”
“只羽林三万,重铸军备便需整整将近七十四万两!”
齐三太面色沉重,情至深处更是直接抬头看向萧皇,言语真挚,哀切诚恳。
“陛下,臣如今所言,不过是从以往军备支出推测所得。七十四万两,不过一个虚数,其中还多有遗漏,真要重铸,银钱恐远不止于此啊!”
三万羽林军就需要七十四万两,那驻扎在边境那边的军队,兵种更多,所需军备更甚,若真要重铸,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户部是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。
一旁的裴石南目光又落到了气定神闲,仿佛胸有成竹的九殿下身上。
“陛下,臣亦有一问,想同贤王殿下一说。”
突然站出来的裴石南,说话内容与他人全然不同,这才全是说反对的人总中间,俨然就是一个鹤立鸡群!
众人纷纷看过去。
看看他,又看看一旁再次被提起的贤王。
众人不解。
这贤王今日才上朝,不过一初出茅庐的小子,怎得就能让这一个两个的尚书全都要问他?
萧皇颔首,“裴卿直言即可。”
说完,他还朝萧长卿的方向瞥了眼。
萧长卿气闷,默默站起来,抬手回礼,“裴大人有话请说。”
于是裴石南便问了,“臣方才观殿下神色,似乎并不赞同齐大人所言,想来殿下心中已另有打算,不知殿下的想法,臣可否一听?”
“维持一家生计,讲究的是开源节流,敢问诸位大人,难道对于南陌国库,大人们就只能想到节流,而不是开源吗?”
“那臣敢问殿下,殿下所说开源,可是心中已有具体打算!”
这话是齐三太问的。
在萧长卿话音刚落的时候,萧皇都还没来得及开口,他就一下把话接了过去。
“有啊。”
相较于齐三太的迫不及待,萧长卿只是淡定点头,“国库历来的钱都哪儿来的,想来诸位都知道,无非就是税收,以及朝廷专营的盐、铁、茶一类。”
“税收不可轻易更改,那朝廷大可不动这块,就放在朝廷专营这一项上。而此项本就不与民争利,赚多赚少都能充入国库,至于什么营生…”
萧长卿说着,突然一顿,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,抬手对上首的萧皇弯腰行礼。
“儿臣请旨,愿自赴抚州,设法充盈国库,以此强南陌军队,此间绝不做违法乱纪之举,还望父皇成全!”
突然蹦出来一个请旨,炸得所有人都是满头雾水。
包括萧皇在内。
萧皇沉默了会儿后,将萧长卿叫了起来。
“此事,贤王先莫着急,朝后再议吧。”